从小农生产迈向现代农业之路!东营市农业生产方式变革观察
来源:欧宝网址    发布时间:2024-07-13 13:54:36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麦熟时节。连日来,记者行走在我市的乡间地头,看到大片麦田长势喜人,蓝天白云下,微风拂过,金色麦浪摇曳生姿,恰如一幅生机勃勃、丰收在望的美丽画卷。回首过往,我们感慨万千。传统农业因操作时全靠人工经验、农作物生长需“看天吃饭”、缺乏统一种植标准造成农产品质量低等现象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也令我国农业发展陷入困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装备技术升级,科技为农业赋能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助力农业实现精准种养。面对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夏时节,本报盘点了农业经营主体、生产工具、生产场景、畜牧园区化、经营销售的方式的变化,全面展示我市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相比于父辈留守农村勤勤恳恳地耕田种地,如今的年轻人早已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活法,随着工商资本流入、回乡大学生创业,农业经营主体已由小农户转变为企业、专业合作社、农场、农业种植公司等。

      来到位于东八路的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便被其盐碱地生态种养循环的高效农业发展新模式所吸引。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该项目占地面积3000亩,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打造的盐碱地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示范、转化、创业综合体。

      在中科院盐碱地农业示范园,记者在种养循环大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棚内采摘西红柿。“目前,棚内作物主要是通过排碱、生物改良土壤、品种改良等进行种植,有西红柿、西瓜、甜瓜、葡萄、冬枣等瓜果蔬菜,其中西红柿销量最好且有一定经济效益,主要通过物流、订单供给当地商超和企业。”工作人员袁兴波边说边摘下一个西红柿递给记者。他说:“我们培育的西红柿,吃的是营养药,也没有农药残留。针对病虫防治,在棚内设了防虫网,即便病虫飞进来,也会被粘虫板粘住。”

      品尝了刚摘下的西红柿,让记者疑惑的是口感绵软、味道香甜的西红柿是如何在盐碱地上长出来的呢?据了解,科研人员首先通过品种改良,培育出适合盐碱地生长的西红柿;再通过微生物有机肥等土壤改良调理技术改善土壤环境使其适合西红柿的生长。记者在大棚内看到为数不多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基本都是附近村民,与传统大棚不同的是,环境感知温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施肥系统等节省了人力成本。”袁兴波说。

      2012年他撤身石油环保行业转身投资林业,现今育有四个林场,分别位于垦利区永安镇、胜坨镇、垦利街道西宋村及河口区。他的林场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说起成功的秘诀,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苟水民表示:“搞林业是个能做长久的事业,受益的是乡亲父老。”

      小欢猪肆意奔跑、板蓝根花随风摇曳,一走进园区便看到了山东润松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标识,让人很难相信,几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苟水民介绍,他曾从事石业近20年,眼看着景气度大不如前,便决定投身林业。“偶然一次机会,在与老乡的攀谈中听到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林下经济。”说干就干,在他的绿色梦开始的地方垦利区西宋林场,2012年3月流转完土地,4月26日就种上了树苗。如今,已是8年。

      他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林场就是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生态循环系统,猪和鸡食用药材,同时产生的粪便又作用于植物,产出的农副产品及猪肉不光品质好而且吃着放心。”苟水民介绍。当润松品牌打响后,苟水民没有忘记最初的愿望,将原本的雇佣制变成合作制。“24亩的基地,分为白蜡林场和榆树林场,形成了企业做前端研发、中间由村民做农事生产、后期企业销售的模式,从前期与村民的共有关系变为了合伙人关系,通过这一种模式让大家参与进来,村民也可以从中获取利益。”

      一个乡镇吸引一两名年轻人返乡创业不足为奇,可广饶县李鹊镇却吸引了批量年轻人返乡创业。在这里,他们有了新的头衔:“农博士”“新农人”。

      “农业养殖切记跟风,别人都干的,咱不干;别人觉得前途不大的,咱仔仔细细地观察后开始干。”作为山东农业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李国敬是一名“新农人”。2015年,他回乡投入特色养殖,从开始培育观赏鸡,到后来发展多种家禽养殖和果树种植,并成立了木子庄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当地小有名气,成了四里八乡的“农博士”。目前,他的庄园已由原来的8亩地一步步扩大,建立起观赏鸡科研室、游客观赏互动园、观赏鸡肉蛋产业园。“下一步,我会把庄园打造成集研究、观赏、培育、养殖于一体的观赏鸡科普乐园。同时,积极拓展种养结合等创业领域。”李国敬说道。

      近年来,李鹊镇打好“人才牌”,搭建大学生返乡创业载体,以先进典型带动20余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充分的利用镇委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加强返乡创业人才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

      很多80后还记得儿时收麦子的场景:拿着镰刀去田地里割麦子、扬场、晒麦子每一粒脱出壳的小麦,都饱含着人们辛勤的汗水。之前的生产工具全靠人力、畜力,如今传统的作业方式被机械化取代,发生了从“一人一镰一亩到一人一机百亩”的转变。

      近日,黄河下游最大面积机采棉种植基地在利津县盐窝镇王家洼村开播,卫星导航、无人驾驶、全程机械化作业仿佛“大片”上演。“用上无人驾驶后,机手不用在车上操作,省出来一个劳力,在后边压压膜、调整一下薄膜机就行了,工作效率一下就提上来了。”现场一位农机手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利津县大力开展机采棉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引导春喜农机专业合作社率先展开机采棉种植,建起了全省和黄河下游地区顶级规模的机采棉试验示范基地,今年播种面积达到了15000亩。为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春喜农机合作社先后购进了自走式采棉机、深松机、激光平地机、植保无人机,并与市农机办联合研发了新型棉花打顶机,通过在棉花行间开辟间隙,让棉株更好地通风透光、不烂桃,解决了棉花全程机械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行机械化收获,还能节约大量劳动力,每亩地能节省成本200到300块钱。”市农机推广站工作人员介绍。

      6月9日,利津县49万亩小麦开镰收割,600多台小麦联合收割机投入抢收作业,确保颗粒归仓。现场,利津金亭农机合作社托管的2万多亩麦田里麦浪翻滚,很多村民纷纷感慨,以往这个季节是一年中最忙最累的时候,那时的人们只能在炎炎烈日下弯下腰靠手中的镰刀来收割,非常辛苦。如今,小麦收割后,可以直接装车进行烘干入库,既保证了麦子品质,也保证了小麦颗粒归仓。

      “随着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程度的进一步提升,不断涌现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粮食生产的主角,合作社从种到收全程给农户托管,老百姓基本不用来地里,就能拿个好收成。全程托管模式,让以往忙碌抢收的农户们变得很轻松。”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管理科工作人员说。目前,全市各地小麦陆续开镰收获,已收面积4.3万亩。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述了传统农业的生产场景。在传统农业中,农民们的收入绝大部分取决于外在因素。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农业生产场景也在悄然发生明显的变化。轻点鼠标就能自动给蔬菜施肥浇水,通过手机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

      红色、白色的丹麦木槿,粉色、黄色的梦香兰,在东营区牛庄镇后邵村,双福福盛高档花卉蔬菜智能温室里花团锦簇,但棚内却看不到几名工作人员,比人更多的是一台台不知名的仪器设施。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260亩,一期建设的5个智能温室大棚中,有4个棚全部培育了名优花卉品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及长三角地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字”与“农业”的有机融合,正在双福福盛高档花卉蔬菜智能温室里应用。“通俗来说,智慧农业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节省了人力。”工作人员解释说。“只能靠人工经验的传统灌溉方式不能够确保每盆花卉的水分,潮汐灌溉+肥水回收系统使得水肥利用率由传统的60%提升至95%。”此外,智能补光系统弥补了阴天光照少的缺陷,为作物量身定做光源,让种植不再是“靠天吃饭”。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的温室气候控制管理系统,可实现计算机精准控制全部温室,有效解决传统温室只能依赖人工经验的问题,快速缩短了生长周期。

      “我们的温室使用的是全智能化技术操作,所以花卉成熟周期要比普通温室短,成活率高。像玫瑰花这种普通品种,培育三个月就可以大批量出货。”工作人员补充道。

      走进位于牛庄镇的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园区智能温室大棚,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绿色。工作人员指着智能大棚内无土栽培的小西红柿向记者介绍,除了无土栽培和水肥一体化,农作物授粉利用荷兰熊蜂授粉,并与山东省农科院天敌研究中心合作,实现了以虫治虫、生物防治病虫害。“从无土栽培防虫卵到黄色粘虫板预防棚内害虫,闭环条件下实现了种植作物的纯天然无公害。”工作人员补充说。同时,坚持种养结合,将禽畜粪污转化为沼气、沼液、沼渣,沼气用来发电、取暖,沼液、沼渣还田。

      整个智能大棚仿佛一个“智能工厂”。工作人员还可以随时随地用测大棚内蔬菜的长势,对作物所处环境和温度、湿度来控制,实现无人看守,远程在线监控管理,达到节约水资源,降低人力劳动强度的目的,既精确又快捷。据悉,作为蓝海集团的食材基地,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拥有总占地面积4000亩的生态农业种植基地两处,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300余栋,温控大棚11栋。公司以生产绿色生态、安全健康为基调,生产全部采用无土栽培模式,保证植物果实的天然纯正、绿色健康,产品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逸园”商标。

      一提到乡村,不少人脑海中立马定格这样的场景:满村鸡鸭窜,粪污遍地现,而传统的散养模式耗时耗力,收效不高。如果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排排养殖车间如流水线一样整齐,空气里也闻不到丝毫异味。此外,规模化养殖技术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还提高了效率。

      据利津县盐窝镇当地村民回忆,盐窝很早就有杀羊卖肉的传统,在普通人的观念里,肉羊养殖是一项低端产业,不需要多大技术投入。然而,当你走入黄河口滩羊产业园,这一观念将被颠覆一排排高标准的羊舍整齐排列,羊儿们住上了“小别墅”。

      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改变缘于园区建设。近年来,盐窝镇为改变养殖布局分散的问题,总投资3.6亿元建设了黄河口滩羊产业园标准化养殖基地,占地面积4200亩,主要规划建设功能型防疫绿化隔离带,5G智慧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综合交易中心,基础母羊繁育区、标准化肉羊育肥区、无害化处理区、入园暂养区、多功能型绿地区。

      “为鼓励养殖户来园区创业发展,在全省率先推行肉羊特色保险,财政资金和养殖户出资按照6:4的比例为肉羊入保险,逐步提升了广大肉羊养殖户规避和减少自然灾害风险能力。” 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记者说。“看见其他人养羊致了富,也来产业园承包了一个养羊大棚开始创业。羊吃的是营养餐,饲料由秸秆、酒糟、玉米、预混料、豆粕等按一定的比例组成,羊吃得好、不生病才长得膘肥体壮。”盐窝镇一村民说。

      2018年,山东华澳大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华澳大地A2-酪蛋白酸牛奶、草莓酸牛奶等产品凭借卓越的品质和醇香的口感征服了各国来宾,成为上合青岛峰会最受欢迎的乳制品之一。是什么原因,让东营牛奶品牌如此受欢迎?

      记者在位于垦利区的山东华澳牛奶产业园看到,奶牛们正有序排队站在转盘式挤奶厅内,逐只登上转盘台开始挤奶,等转盘旋转一周,挤奶结束,再主动从出口退出。华澳牛奶产业园工作人员介绍:“从源头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生态产业链,通过有机种植生态养殖冷链运输无菌加工直销投递这样一条全程可控的产业链条,真正的完成了从牧场到餐桌,不超过24个小时。”

      在华澳牧场,一系列智能化设备让记者目不暇接。牧场以定制化的“奶业之星”信息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了“日粮加工精准饲喂自动化挤奶繁育保健环境监控采购管理物资管理财务成本核算”养殖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控制。“引入现代科技的智慧牧场,整体生产效率提高15%以上,牧场人工成本降低12%。”据悉,华澳牧场是山东省第一批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和智能牧场,也是山东省唯一一家同时入围2020年中国畜牧业协会“畜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样板场”和“畜牧业信息化种子工程样板场”的养殖场。

      一说到商品交易,不得不提及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对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集市,你是否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汴河两岸店铺林立、路上行人穿梭而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商品交易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从柜台式模式到货架式模式再到电商式模式,所有模式的升级都是为越来越好的顾客体验。

      一提起山东黄河口大闸蟹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吉存,总会让人想起他身上有很多“第一”的标签,其中,第一个提出并试用进销存网络管理系统,推动会员卡、贵宾卡的实际应用,推动了东营零售业态的科技革命高吉存心里明白,在信息化快速地发展的今天,如果还用传统销售模式经营大闸蟹便没办法形成品牌效应。“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规模化,想要打响区域品牌需以规模化为支撑,作为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的主战场,垦利区从标准化基地建设、苗种培育、生态管理方面,全方面提高大闸蟹规格。”高吉存介绍。

      “有了规模化生产,还离不开好的经营销售的方式,传统的经营销售的方式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产品滞销,鲜活农产品具有时效性、季节性特点,电商的发展为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便捷路径。”高吉存说。除了传统的实体店销售和客户上门购买之外,搭上互联网的“东风”无疑是打开市场的最佳方式。点击淘宝、天猫、苏宁易购或是京东的页面,或是点开微博、微信及一些直播平台,都能轻易找到这只晋升“网红”的黄河口大闸蟹。据高吉存介绍,黄河口大闸蟹已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爬”向了华北、华东、华南、西北等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200多个地级市消费者的餐桌上。

      如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经通过了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蝉联“中国十大名蟹”。东营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大闸蟹生产基地,垦利区被评为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县。

      “我们的富硒鸡蛋不仅进入了京东仓,在天猫、拼多多等平台也都有自己的网销店铺。”垦利区瑞翔家禽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和记者说。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枚枚鸡蛋直发全国?原来,这得益于鸡蛋生产实现规模化和自动化,引进的设备有远程智能环境控制管理系统,实时对鸡舍温度、湿度进行全程监测和自动调节;智能自动化鸡蛋包装系统,每小时可完成无损包装鸡蛋6.6万枚;还有专门给鸡蛋贴二维码的机器,保证每个鸡蛋都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记者走访时看到,鸡舍安装的4套自动化环境控制设备,可以为20万只鸡“保驾护航”。每天会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调整鸡舍窗户和风箱的开闭,保证鸡能健康成长,“安心”下蛋。

      垦利区瑞翔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坐落在垦利区垦利街道办事处二十一户村东1000米,总占地面积60亩。除了规模化经营,瑞翔家禽养殖有限公司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新模式。公司的益生源富硒鸡蛋入选了齐鲁畜牧品牌,在京东超市设置了自营端口。此外,公司还与天猫、拼多多等网络销售平台合作,畅通了网上销售经营渠道。在拓展网络销售空间的同时,不断巩固和拓展线下业务,除了在东营、滨州、潍坊等周边地市攻城略地,还进入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大超市,成为高端鸡蛋市场的抢手货。